首页 » 行业声音

创新发布:中国农业银行以金融科技创新助力“三农”金融服务转型发展

时间: 2018-01-24 17:01     浏览次数:123    来源:未知

2018年1月20日,由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金融科技创新联盟、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百度金融、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大会”在京成功召开。

本届大会以“智能金融——引领新时代金融大变革”为主题,会议围绕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和金融科技发展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广泛交流,同时展示了我国主要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最新创新创业成果。

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以金融科技创新助力“三农”金融服务转型发展》

以下为中国农业银行发布实录:

非常荣幸能借此机会跟大家分享农业银行在金融科技创新及应用方面的工作。我的分享共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三农金融服务的机遇和挑战、农行前期探索与实践、三农综合服务平台——惠农E通、未来的展望与愿景。

下面进入第一个部分:三农金融的服务机遇和挑战。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们党一直将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中央一号文件对三农问题的持续锁定,为我们明确了政策导向。从农村基础环境方面来看,农村的网络环境和信息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结构和收入水平都在持续的优化。但是,三农金融服务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一是三农地区获客成本高,利润低,难以做到商业可持续;二是三农地区金融服务可获得性非常差;三是三农地区信用体系不完善。基于以上这些因素,如何利用好政策和环境的机遇,解决好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是金融机构乃至各三农金融服务主体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随着移动互联、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金融生态和金融服务模式已经并正在加速革新,使得银行在金融科技3.0时代提供“适时而在”的金融服务成为可能。这种“适时而在”的基础,是在金融科技发展引发的变革中,金融服务可达性和效率的提高,获客成本、风险甄别成本、经营成本的降低,信用体系的完善,金融服务的场景化,而这些正契合了制约传统“三农”金融服务发展的痛点所在,为三农金融服务的转型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契机。

各三农金融服务主体,依托移动互联等金融科技技术,探索了多种服务模式。我们经过总结,认为主要有以下五种模式:一是电商+涉农金融;二是商业银行线上化服务;三是农业产业链+在线金融;四是农产品交易市场+供应链金融;五是P2P、众筹等。

农业银行作为三农金融服务的主力军,依托自身长期以来的三农服务经验及资源禀赋,积极探索了依托金融科技,推动三农金融服务的转型发展。下面我将第二部分内容,农行前期探索与实践的情况,向大家做简要介绍。一是农业银行大力推进互联网金融规划的落地实施,为三农金融服务搭建平台。整个规划建设包括:三大平台、五大产品线、三项基础能力提升。三大平台分别是金融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社交生活平台。五大产品线包括网络支付、网络融资、投资理财、信息服务、供应链金融。三项基础能力提升指建设广泛的入口、统一的用户体系、开放的账户体系。通过规划的实施,形成三农金融服务的基础平台支撑,整合了线下资源、存量客户、存量产品,为实现综合化、场景化、生态化的三农金融服务体系奠定了基础。二是着力推进金融科技创新。通过建立常态化的金融科技研究及应用推广机制,在多项金融科技技术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应用。例如:区块链技术方面,搭建了农行区块链技术平台,支持了雄安新区拆迁补偿款的发放和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移动互联方面,构建了开放的用户、账户体系,推出新版掌上银行,单日交易量已破亿笔;人工智能方面,联手百度构建农行金融大脑,业内率先推出了安全便捷的刷脸取款功能,提供了智能客户服务;大数据方面,构建了大数据综合服务体系,推出了数据网贷等信贷产品,每月7000万用户推送精准的营销信息;云计算方面,与华为开展联合创新,建设了新一代的基础架构云计算平台。通过这些金融科技方面的创新尝试和应用试点,为三农金融服务的转型发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农业银行通过前期的探索与实践,创新推出了农业银行三农综合服务平台—惠农e通。下面通过第三部分为大家详细介绍惠农E通平台,包括五方面内容:一是简要介绍;二是功能定位;三是应用场景;四是技术特点;五是应用效果。

惠农E通平台是农业银行,立足于服务三农的历史使命,抢抓互联网+和金融科技的发展机遇,创新推出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综合平台,大家看到这个图里边,实际的生产场景包括生产+流通两大部分,涉及生产、库存、配送、订单等环节,惠农e通平台通过场景的线上化,及线上线下主体、资源、服务的整合,提供电商+金融的综合三农服务体系。

平台服务聚焦三大主线,分别是惠农E贷、惠农E付、惠农E商,每个板块包含若干子产品、子服务,共同支撑惠农E通平台为四类涉农主体提供全方位服务。支持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打通上下游链条,实现线上化和场景化,并将农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无缝嵌入三农服务的各个场景中,实现电商服务、管家服务、传统金融服务的全方位融合,做到有场景、有服务、有流量。

平台服务场景方面,目前主要包括四大类;一是互联网+产业链的模式,通过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核心,连接其上下游集群,并在此闭环内提供专属电商+金融服务。二是互联网+农产品交易市场模式。通过以全国各大农产品交易市场为核心,形成辐射效应,建立稳定的交易市场金融生态圈。三是互联网+县域流通模式,把握国家打造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的契机,提供农产品进程和工业品下乡双选的电商+金融服务。四是互联网+惠农通模式,依托农行遍布全国的70余万惠农通服务点,整合线上线下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解决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服务场景,惠农e通平台依托金融科技技术打造了诸多重点功能、产品和服务,重点介绍五个部分:一是采用“云+端”技术架构,提供场景化、智能化、线上线下融合的三农金融服务。通过“云+端”的架构设计,基于分布式缓存框架的统一状态管理和高效的负载均衡机制,平台实现了服务统一性、功能扩展便利性、客户体验一致性,并通过形式多样的终端,提供场景化、智能化、线上线下融合的三农金融服务,贴近三农客户使用习惯,突破广大农村应用条件的限制,扩展服务半径,可有效解决农村地区地广人稀、服务成本高的难题。二是将移动互联优势与农行移动支付安全体系相结合,推进三农服务移动化。通过移动互联扩展传统金融服务渠道,促使银行业务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客户可以永远处于“连接”状态,金融服务“随时随地”成为可能。农业银行把握移动互联发展的契机,并与移动支付安全体系相结合,为惠农通服务点和农户打造专属移动端APP,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创新实践农村电商发展的新模式应用。三是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三农”融资产品,消除信息孤岛,构建信任体系。为农业银行“惠农e商”电子商务系统上的中小微企业、“三农”客户提供的全新互联网供应链融资服务模式,实现了基于自有场景、自有数据和全流程管理的信贷投放新途径,对充实电商供应链金融服务内涵、构建完整的电商供应链信用生态体系、探索长尾客户批量获客和降低信贷风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利用数据资源优势,通过大数据技术,提升风控、获客等能力。农业银行已基本实现大数据服务体系的构建,实现了数据的集中采集、统一加工和共享复用,建立数据的集约化采集和共享平台,为三农金融服务降低信贷风险、精准营销、潜客挖掘等方面提供基础。五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智能化银行服务,提升“三农”客户服务水平和效率体验。如通过指纹、手势密码、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提升身份识别和安全防护能力。引入智能应答机器人,提升三农客户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应答效率。

惠农e通平台自推出以来,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三农客户的认可。截至2017年底,“惠农e贷”余额150多亿元;“惠农e商”累计上线商户150余万户、交易金额近2500亿元;“惠农e付”使用场景和支付产品进一步丰富完善,21万个惠农通服务点完成互联网化升级。平台在普惠金融服务方面的一些具体实践和做法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汪洋副总理的高度赞扬。刊登在《国内动态清样》上的《农行搭建电商平台 探索破解“互联网+”农业难题》的报道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马凯的肯定。此外,平台还荣获了2017年金融信息化10件大事、2017年中国金融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奖、2017年国有企业新动能推动新发展典型案例等一系列奖项。

荣誉和成绩固然可喜,但践行服务三农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农业银行永远在路上。对于进一步提升三农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水平的探索前景广阔、道路曲折、任务艰巨。无论是服务三农还是服务城乡,实际上我们永远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下一步,农业银行将依靠国家三农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深入,着力加强农行自身能力提升,特别是金融科技的创新和应用,例如加快农行金融大脑建设,实现精准客户画像、智能投顾、金融评价等基础能力的提升,加快向智能银行的转型,并依托基础能力的提升,更好地服务三农。我们对未来的展望和愿景是“拥抱金融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希望与各界一道,为服务三农,为国家发展,贡献更多力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