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声音

人工智能 | 同盾科技李伟东:智能风控与决策助力金融智能化转型

时间: 2019-05-15 17:06     浏览次数:97    来源:未知

近日,由金融科技创新联盟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联合主办的“智见未来·2019智能金融高峰论坛”于上海成功举行。同盾科技副总裁李伟东在自己的专题演讲中分享了同盾科技在过去六年里,在人工智能领域助力整个金融行业智能转型过程中的实践经验。

同盾科技副总裁  李伟东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

如同潘院士一开始在致辞中提到,人工智能已经深度渗透到金融领域的核心场景中,这样也使得银行可以重新革新对于客户价值的认知,同时也创新了服务的流程,风险控制的成本也在下降,整个对于助力普惠金融的落地来讲,拓展了整个金融服务的变现。

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同盾科技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在人工智能对于整个金融领域的助力人工智能转型过程中的实践。

过去经过六十多年技术的洗礼,你会发现可以感受到人工智能现在进入到了繁荣发展的临界点。回顾六十多年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人工智能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萌芽期,1980到2000年进入了产业化,在这个阶段出现了三种流派,一种是符号学派,一种叫控制,还有一个系统学派。在这个阶段里,也有一些标志性的事件,比如1997年IBM设计的深蓝打败了国际象棋的世界冠军,这里面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算法,像神经网络、多层级神经网络、反向传播算法等等。

从2016年到现在,因为深度学习的迅猛发展,我们发现因为深度学习的突破,语音和图像的识别率大幅度提高,这里也有一些标志性的事件,例如基于深度学习开发出来的AlphaGo打败了围棋的世界冠军李世石。

对于整个金融行业来讲,人工智能在数据的处理和再处理的能力与效率上是大幅度提升的。最重要的一点,人工智能令金融服务主动化、个性化和智能化变成可能。

还有提升风险控制的效能,因为金融是经营风险的机构,我们对于风险始终保持敬畏。

普惠金融政策上升到国家的层面,所以人工智能也令普惠金融的服务落地能够变成可能。在普惠金融的大背景下,响应国家的号召,内部从客群的下沉,从银行来讲,你都会面临新的客群和新的业务。在新客群、新场景、新业务的过程当中,你会发现我们看到的,从年龄上来讲,85后、90后已经成为了消费的主力军。而且90后有一个很重要的标签是提前消费。

所以95后、90后的人群成为了主要的消费主力军之后,整个推动消费信贷市场的快速发展。我们也看到从学历,从地域的分布来讲,我们也看到了普惠化的特征。比如京东白条,我们看到50%以下的使用京东白条的人的月收入是5000以下,70%的使用京东白条学历是大专和本科,地域的分布是在三四线城市。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变化,因为智能手机移动支付整个的普及和推广,所以应用到银行,你会发现你的业务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是低频的房屋、汽车、婚庆向高频分散的场景去发展,所以在这些都得益于人工智能本身技术带来变成可能。

在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变革和变化,比如在获客,比如在身份验证以及整个智能风控的运营成本降低。

作为国内首家定位在智能风控的服务商,人工智能是同盾三大基础体系当中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大数据云计算的技术发展,应用到算力的瓶颈逐步突破。大数据响应的速度已经达到毫秒级。

过去我们经常都会谈基础设施即服务或者说平台即服务、软件即服务。同盾科技在2017年底提出智能分析即服务,我们可以根据金融机构具体的需求,再包括营销、风控、投资、运营,我们可以提供智能分析的模型,然后提供给金融机构去赋能。

我们在智能金融领域推出了四大分析,商业分析、信用分析、风险分析服务。

人工智能在整个金融领域的核心业务里,一个是营销,一个是反欺诈,一个是风控。

下面就反欺诈跟大家来进行分享,这是客户的认知,我们过去更多是基于CRM,因为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我们不仅仅对于这种结构化的数据以及非结构化的数据,以及一些行为特征的行外行为特征数据。比如电商的交易数据、运营商的数据等等数据,我们可以对客户更精准地了解,识别他的需求,提供对应的产品以及相应的服务。

我们可以利用到行内的数据再结合行外的数据,再加上智能分析的技术,通过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知识图谱、语义识别,我们可以更精准地识别到用户的需求,给予他想要的产品和服务。

这个案例是我们基于行内数据和行外数据结合,我们做了精准的数据建模。我们发现整个提升的比例非常不错,转化率提高了3倍。

除了营销还有反欺诈,我们看到现在中国的网民已经有8亿,有4亿会使用网银,有6亿会使用网购。这个数据也催生了中国的黑产,中国的黑产非常的猖獗,而且攻防也非常激烈。我们测算下来,2017年黑产产值已经突破一千亿,各位可以看到,你会发现你的信息会泄漏,因为倒卖遗失等原因游离在市场上的身份证约一千万张,在市场上卖到一百块到上千块不等。

我们如果要去做攻防对抗,必须要有一个闭环的反欺诈,我们也必须要有一个梯次防御的机制来拦截风险的欺诈。

所以我们必须要从事前开始,我们要有欺诈的情报,加上设备指纹,加上数据服务,在事中你要有你的规则、引擎、模型,同时到事后我们还能够去集中监控,还有事后风险质量的补救,反补事前的名单。

我们可以做到在这个环节里把好人和坏人区分出来,数据显示,我们在这个环节里已经拦截70%到80%的欺诈比例。除了刚才提到要有一个智能反欺诈的体系之外,我们还需要更早地提前了解到欺诈的情报,我们会应用到AI实体识别语义分析的技术,我们通过情报的主体,到风险的行为、范围、规模的预估进行防范。

包括各种的QQ群、网站,微表情也是捕捉潜在欺诈表情的应用技术。这里我重点提一下设备指纹的技术,第一你要识别异常的环境,第二要对设备有唯一可识别的能力,第三有海量的可碰撞数据,我们到目前为止是唯一一家通过了公安部三所验证的设备指纹技术。

因为目前整个的黑产其实是专业化的,其实是团伙化的,其实是流程化的。你必须要有一个前提的视角来去识别欺诈的团伙,目前我们的复杂网络在SaaS的部分里,我们已经有60亿的节点,180亿的边。而且我们每天更新的节点超过三千万。所以我们识别出来的疑似欺诈团伙超过600万。

你会发现欺诈手段、手法在不断地变化,因为整个黑产在利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上是毫不吝啬的,因为他们的回报率非常高。所以,如果是专家规则不能覆盖的,这时你就需要用AI的模型,不断的自我学习和迭代,同时不断地调整每一个变量的权重,最后能够有效地识别这种风险。

这是我们一家直销银行的反欺诈案例,通过我们的服务,我们把注册端的拒绝率提升35%到40%,再结合欺诈模型+反欺诈分+复杂网络,可以拦截80%的欺诈行为。

最后回到你的智能风控,你的端到端的流程是什么样的,从贷前到贷中到贷后,我们利用自己的智能风控技术,无论从设备指纹还是图像识别、知识图谱、复杂网络,包括智能语音,再结合我们应用到整个金融信贷的贷前、贷中、贷后提供端到端的全流程解决方案。

人脸识别前面的嘉宾和专家都讲过很多,我们就不再做赘述。

智能信审这方面我们跟浦发银行做过合作,当时浦发银行信用中心提出,我们共同开发一个人工审核环节里,我们通过问卷让申请人可以提供更多信息,然后通过客户真实信息去做真实性的评估,最终给到人工审核提供一个非常有利的建议。这个项目已经在浦发上线,而且效果还不错。

我们现在云端部署了超过一万个模型,各位想象一下,一万个模型,我们一天的调用量超过1亿,峰值超过2亿,我们服务了一万多家企业,在这样的调用量里,服务那么多的企业,而且我们的响应速度必须是在毫秒级的。

在这时,机器学习平台就变得很重要,透过我们自己研发的机器学习平台,更新到能实现数据的处理,到模型的训练,到模型的部署,到模型的监控,到模型的演化整个的闭环。

最后如果出现不良的话,我们一定要进入到资产的保全,我们一定会有催收处理。最近大家都有留意到催收行业一片安宁,因为我们催收行业里国家对这方面的监管越来越严格,不能有暴力催收,而且本来在人工催收领域里,本身就面临很多的挑战。所以,我们也定制了在催收领域里开发相应的工具。我们根据基础的信息到语言的信息,到专业的信息,我们通过机器学习平台,我们研发了自己的同盾智能机器人,我们进行全场景的人机交互,而且是千人千面多轮对话,我们依靠的是背后的大数据,这样我们在整个客户的风险等级划分以及更了解客户在行外的表现,更加能够定制有效的催收策略。

下面分享我们的股份制银行案例,这是一家股份制银行,日均催收进件量600笔,我们第八个连续工作日的首催案件,利用人工智能的催收T+5累积回收率平均56.04%,历史最高62.6%,已经跟人工催缴的水平相当,但是成本却是大幅度降低。

最后我们一起来展望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我觉得未来趋势我们可以预见的是平台开源化,专用的智能往通用智能方向发展,另外是智能的感知往智能认知方向的迈进。

但是在金融领域里来讲,AI和整个业务的结合展望,我们认为流程一定是缩短的,壁垒会被打破,业务是被整合的,而且智能决策的能力会日渐成熟。

刚才张博士也谈到一定要是深入到场景的具体应用,最重要的都是回归到客户的体验、效率的提升以及更好的能够落实金融的普惠性,我们能更好地服务到大众,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