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9-02-01 16:05 浏览次数:106 来源:未知
场景金融是银行业务未来发展之路。虽然场景金融源自互联网行业,但商业银行具有丰富完整的金融产品体系和业务平台,具有更深厚的发展潜力。银行有能力打造基于特定客群和场景的“全景式场景金融”,为用户提供最完整的金融服务链条。
场景金融是金融服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不仅满足了用户追求高品质、便捷、个性化金融服务的诉求,更是社会经济发展及普惠金融的要求。通过拓展场景金融,商业银行可以推动经营理念和模式转变,实现换道超车,推动高质量发展。
场景金融的价值
场景金融是金融服务“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的体现。简单讲,就是从客户的生活、生产需求出发,以场景为核心向用户提供端到端的服务。与传统“以产品为中心”的金融服务相比,场景金融具有以下显著的特点:
“嵌入式”。把金融服务嵌入到客户的生产和生活中,银行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与场景无缝衔接。当用户有需要的时候,金融服务恰好在那里,用户可以无感地获得所需的金融服务。
“端到端”。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不再只是不同部门、渠道提供的存贷款、理财、资金交易等孤立的金融产品,而是根据客户特定场景需求组合形成的整体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包括前期的资讯服务、财务状况分析、市场评估、产品和服务销售过程中的产品选择、按需定价等,也包括后期的产品使用跟踪、交叉销售等。
“跨界生态”。金融机构与旅游、购物、社区、物流、交通等行业的第三方合作伙伴融合,构建“金融+N”的跨界场景,共同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跨界场景服务。
总结而言,场景金融的价值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提供极致客户体验。场景金融就是站在客户的视角,让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在第一时间、第一触点获得满足,提供极致客户体验。围绕客户端到端的场景化需求,银行与生态圈伙伴结合双方的优势资源,进行产品和服务快速创新,构建一个个跨界融合的场景生态,金融+教育、金融+医疗、金融+制造业、金融+社交……把客户原来碎片化的生活生产活动串接起来,客户可以享受到更加综合的“金融服务”,比起单纯的金融服务,客户的体验度明显提高,也可为客户提供更大价值。
随着金融科技的进一步发展,银行将人工智能、物联网、生物识别、自然语言交互等技术应用到服务场景中,实时感知客户所处的场景及潜在的需求,提供自然便捷的交互方式,使场景衔接更加顺畅无感,更个性化。
例如,当客户用浦发银行卡在旅游网站预定旅行套餐,我们会根据客户偏好主动提供分期、信用调额、保险套餐等产品。在客户旅途中,可以感知客户的地理位置,推荐周边优惠商户,自动跟踪航班延误信息并完成理赔。
延伸银行服务触点。在提供场景金融服务过程中,银行不再局限于自身的物理网点、网银和APP渠道,而是开放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嵌入到各个合作伙伴的渠道平台上,实现快速的服务触点拓展,既满足了用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又实现了银行轻型化转型发展的目标。
比如,浦发银行运用API Bank无界延伸金融服务的触点,融入社会生活、生产、管理的各个场景。只要客户有需求,就可以通过企业门户网站、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微信小程序、合作伙伴APP等各种渠道调用银行服务接口,获得各类金融服务。
例如在社区生活场景中,API将社区服务APP和金融服务连接在一起,围绕各类社区生活和服务需求,业主可以便捷地通过社区APP支付物业费、预约保洁、办理健身美容分期等,银行在后台无缝地提供支付、理财、消费信贷、优惠等各类金融服务。
提升精益管理能力。随着金融市场竞争的白热化,银行积极拓展长尾客户,因此需要更多地依赖数字化手段开展线上经营。依靠大数据分析,可准确了解客户信息,针对不同的客群提供按需定制的产品、精准的营销和风险管理。
从客户的需求场景切入,银行可以掌握一手的客户真实需求和信息,提升精益管理能力。在客户服务方面,识别客户的金融需求触发点,第一时间提供金融服务;
从产品设计角度,可以确保产品设计更贴合客户实际需求,避免产品与市场脱节、目标客群定位不清晰、产品定价不准确等问题;
在市场营销方面,基于客户场景金融数据分析,开展精准化、个性化营销服务,甚至触发客户衍生需求,提升营销和运营服务效能;
在风险管理方面,基于场景的信贷需求更真实可靠,场景金融有利于解决传统金融服务流程中信息不对称、虚假伪冒信息等问题,提高反欺诈和风险管控的能力。
场景金融的模式探索
银行开展场景金融建设是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从初期与互联网公司合作探索场景金融经营模式,到现阶段走开放银行路线共建场景或自建场景,一直不断演进。
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分享场景。互联网公司的场景金融服务起步较早,占据了较大的个人消费和信贷领域的日常生活场景。不少银行通过与互联网公司合作,拓展相关领域场景金融服务。采用这种方式,互联网公司是业务场景的主导者,负责场景上下游客户的拓展、平台构建以及业务运营,银行只是背后提供金融服务功能对接、系统集成。
这种模式下,银行实施比较简单,能够获得一定流量,带动线上获客和业务规模增长。然而,由于互联网公司处于主导地位,并占据了流量入口,通过合作,银行能获取的客户信息和场景数据丰富程度,取决于各银行与互联网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及银行的议价能力。因此,银行获取的场景信息往往比较有限,更多地退居后台,成为资金供给方和支付结算方,较难真正融入场景。
建立开放银行平台,嵌入场景。浦发银行在2018年7月推出了API Bank无界开放银行,通过API平台来开放共享银行服务,主动与其他行业的企业合作,将金融服务嵌入行业场景。在传统金融服务基础上,甚至可以开放银行专业的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
例如,通过API Bank,封装市场预测、风险评估、数据分析等新型服务接口,赋能小微企业提升经营管理能力,“授之以渔”。目前,构建开放银行平台已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上海华瑞银行等同业也先后推出API平台,金融监管机构也在推进相关技术规范的制定。
银行通过开放平台的模式与合作伙伴共建业务场景,可以更好地为C端、B端、G端客户提供跨界服务,提升客户的粘性。因为场景使用习惯一经培养形成,就较难被替换。
此外,与合作伙伴共享行业场景的上下游流量,可以实现通过核心企业拓展周边中小企业客户。在构建开放平台的过程中,银行从客户视角梳理自身金融服务,实现业务数字化转型和服务升级。
以浦发银行与某知名电商企业的合作为例,基于合作企业为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的在线交易及融资平台,实现线上收款、付款、放款、扣款的资金封闭运营,理顺资金与交易关系,对回款资金进行良好管控,进一步提升了支付及供应链融资的效率和风险把控的能力。
当然,构建开放平台有一定的技术门槛,需要考虑平台的灵活性、开放性、高并发处理、安全认证与防护,以及服务接口的管理和维护。
发掘市场空白领域,自建场景。近年,银行除不断融入已有的场景之外,也努力尝试在市场服务的空白领域,构建自己的金融+场景。不少线上经营能力强,又具有市场判断力的银行,已经构建了丰富的自建场景。
自建场景需要银行有很强的洞察能力,能发掘当前市场环境下,特定客户群体潜在的金融服务需求,这类服务需求或是长期被市场忽视而得不到满足,或是可以进行服务但服务效率低下。
银行要有较强的平台构建能力,通过输出优势业务或技术能力,创建业务场景,建立上下游参与方的利益共同体。
例如,为中小商户赋能,提供客户和交易的大数据分析,或输出客户关系管理、供销存管理系统;在合作伙伴中共享关联客户的行为轨迹、习惯偏好信息;
通过社交互动平台开展客户群体的互动,吸引目标客群进行针对性营销和交叉营销。银行需要具有场景化经营和管理能力,通过多种经营手段,在C端、B端形成利益纽带,在持续经营过程中,吸引更多的上下游客群参与,增加参与方的类型和数量,形成业务扩展的闭环,运用网络效应推动场景的规模化发展。同时,要关注参与方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经营规则和利益关系。
场景金融的构建
重塑思维模式。银行必须要转变自身经营理念和思维方式。首先,应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改变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的理念。一方面,要深入到经济发展的具体场景当中去,寻找具有市场经济价值的领域,变经济场景为金融场景。
例如消费金融市场上的租房、汽车、婚庆、医美、母婴、教育、家装等场景,均能与消费金融产品进行结合,银行必须要了解这个行业领域的客户分类、消费偏好、市场趋势等,才能设计出好的场景。
另一方面,要从客户视角出发,发现客户的痛点、难点,挖掘场景金融的切入点,形成金融需求和金融服务供给的无缝对接。实现产品定价和服务的差异化定制,基于细分客户特征、不同场景的差异需求,制定动态可调整的定价、权益奖励、服务模式等,更好地满足市场细分需求。
其次,要有数字化思维。例如,针对有限的网点和客户经理无法匹配长尾客户需求,小微客户的信贷审批困难重重等问题,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手段可以迎刃而解,数字化思维为场景金融规模和深度的拓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最后,着眼长远拓展生态圈。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简单的金融+消费、金融+旅游等场景已经成熟,市场趋于饱和。未来的场景金融创新将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即演化成“生态金融”。
因此,一定要坚持开放共享、共建共赢的生态理念,跨界合作,整合多方的客户、场景、数据和技术,构建一个丰富、高粘性、难复制的场景。例如,金融服务结合母婴保健机构的用户数据,再加上保险、早教、电商等平台,打造全方位的母婴场景解决方案。
创新运营模式。场景金融发展对于银行业务运营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浦发银行在拓展API平台连接各个场景的同时,就在构建新的运营模式,例如,需要银行业务运营部门开展线上服务的数据分析和跟踪,建立与第三方服务商的日常业务衔接机制,等等。
在场景金融模式下,银行必须从“坐商”转变为“行商”,经营和管理方式上与传统金融有很大差异。
首先,在客户需求源头,银行就要融入客户的旅程,场景金融往往是先提供服务,再出售产品。
其次,在产品交付给客户后,也要持续跟踪和分析客户的反馈信息,运用网络社媒交互、数据收集分析等手段,这对于传统银行运营部门也是新模式。
再次,要形成场景服务的闭环,在客户端,深耕客户需求并拓展周边客群,聚合更多的用户;在服务端,横向扩展相关联的业务场景,丰富服务种类,建立不断完善、持续扩展的良性循环。
夯实科技能力。科技是推进场景金融发展的核心力量。银行构建场景金融,需要能快速对接第三方合作伙伴,连接双方的产品、服务、数据。要自建并持续经营场景,还需要较强的技术创新运用能力,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平台是银行自建场景的核心竞争优势。
此外,大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是银行构建并持续经营场景金融的基础能力。同时,客户、市场都是动态变化的,因此,银行需要培育快速响应能力,实施敏捷研发、快速发布。相对于互联网公司,传统银行亟需加强技术创新运用能力、大数据分析能力,并加快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文章来源:中国银行业杂志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或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请作者与后台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