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9-04-11 17:16 浏览次数:140 来源:未知
陆黎川
民生银行民生科技有限公司供应链金融事业部总监
以下为陆黎川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同仁,下午好!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演讲是我们民生银行和民生科技公司在数字普惠金融领域做的一些探索和实践,以及后续的案例介绍。因为大家听了一天也比较累了,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民生科技有限公司,因为民生银行大家肯定非常熟悉,民生科技有限公司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公司,是去年才刚刚成立的,我们公司的愿景就是去做科技金融的领先者,为民生银行集团、金融联盟成员、中小银行、民营企业、互联网用户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这也是民生科技公司的愿景。民生银行跟民生科技公司在普惠金融和供应链的方向上已经探索了很长时间,也有一些落地的场景和案例,下面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整个供应链金融体系下的思考。
我们多年来在各个产业和行业去做供应链金融总结思考和想法,供应链金融平台我们认为应该分成三个层次,最上面的层次叫供应链管理平台,供应链管理平台实际上是面向产业端,主要是做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场景的串接,一般产业端也都有完善的ERP系统去管理采购、制造、分销的流程和场景。供应链金融一般会嵌入整个上游供应链采购和下游分销场景比较多,像民生银行做的上游的采购的应收账款融资和下游的分销的预付、仓单和质押融资做的比较多一些。再看最下面这层,其实是面向资金方的视角,看整个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对应资金方的视角,刚才渤海银行的钟总提到,很多银行都在这方面深耕了好多年,包括民生银行也在资金方视角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做了很多探索和尝试。但是实际上现在包括我们民生银行,以及其他做供应链金融的银行和金融机构来说,可能在做供应链金融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些问题: 第一,从供应链产业角度讲从上往下看,其实是看不懂的,不太理解金融端的诉求;第二,从银行和金融机构角度讲,从下往上看产业端,也理解产业的诉求,比如金融端会做我们认为的供应链嵌入场景的产品,实际上这些产品在各个行业有很大的差别,并不能完全贴合产业端的需求。比如分销,医药流通和汽车分销行业差距就很大,无论在分销层次和货押模式有很大的区别,甚至是同一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也有不同的模式。因此我们认为应该会有中间的供应链服务层融合上层的产业端和下层的金融端,这是体系内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民生科技公司作为一个金融科技公司应该发力也是我们正在尝试和落地做的事情。供应链服务这层是承上启下,主要对供应链产业端做针对场景和企业活动的服务,对下游的供应链金融资金端做场景对接。这一层其实也能解决刚才嘉宾提到的如何实现物流、商流、资金流的闭环问题,这个闭环最终其实可以通过供应链中间的服务层去达到,因为它承上启下,能够实现数据和流程上的串接的能力,帮助我们的金融机构和产业端实现四流的打通。 在这个层次的理解上,不光是我们,已经有一些先驱者和优秀的企业做了很多很好的尝试,比如科技企业中有中企云链,核心企业中有包括格力、美的这些零售企业都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尝试和落地,我们作为金融科技企业,也希望能在平台的建设和落地上跟他们共同交流和合作。
刚才提到的是我们平台的理念、思考和一些实践,现在讲一下远景的平台目标,我们希望借助整个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技术,构建整个供应链上下游的业务协同平台。我们也希望能通过信用+数据双轮驱动,覆盖产业链的长尾客户,这个目标也跟今天大会的主题有很大的契合度,大会的主题是中国的数字普惠金融,也就是通过数字技术的手段能使金融普惠更多的客户,我们平台的目标也是如此,通过金融科技的手段去覆盖更多的产业链长尾中小微的客户。另外一方面,践行民生银行整体的战略,去做产融结合的平台,做资源整合的平台、金融科技的平台和模式创新的平台,这是我们整个平台的目标。
后面分享一个平台在产业上游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的落地案例,这个平台本身包含产业上下游的场景,现在挑一个上游案例与大家做分享和介绍。供应链上游应收账款融资也是市场热捧的,也是各部委发文治理希望鼓励商业银行做这样的尝试,帮助中小企业通过供应链的方式来做一些融资。我们在践行和在实践过程中,实际上还是遇到很大困难的,为什么基于应收账款的供应链融资还没有做到业务覆盖面很广,我们认为有三个痛点:第一、核心企业确权难问题很难解决;第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第三、是多方协作互信难的问题,针对这三个问题,我们也落地了一个解决方案,去帮助解决这三个痛点。
这就是刚才提到的应收账款融资的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从金融本质来讲,其实还是线上应收账款的转让和管理服务平台,所以其实没有改变整个金融的本质和供应链金融本质。我们做的创新,大家可以看到,是借助区块链和智能合约做底层的精准溯源和保证不可篡改的底层支撑,在这之上核心企业第一步需要做应收账款的数字化和做应收账款的电子凭证转化,通过区块链平台能把整个应收账款转化成电子凭证,同时我们也借助CFCA一位专家提到的我们会用身份认证和电子合同技术来线上签署无条件兑付承诺,这就实现了应收账款从线下被动的确权到线上主动电子化确权的过程,解决了确权问题之后,我们把应收账款转化成为数字化的电子债权凭证,并且写入区块链,这就实现了能够在各个供应商之间做应收账款的流转、拆分、包括持有到期、融资的能力,而且全部线上化。同时平台上每一级供应商之间流转都会利用基于CFCA电子合同、发票验真等做流转的交易佐证,保证每笔流转的针对贸易的真实性,这也是解决了刚才提到的问题,机构受让方也就是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的问题,风险控制如何能认证交易是真实的,怎么能认证每笔应收账款融资的背景是真实的,是通过平台的数字技术以及区块链精准溯源、不可篡改的能力解决的,这也是刚才提到的为什么金融科技公司适合做中间的供应链服务层,因为金融科技公司向上能了解和企业的场景,向下也更清楚金融机构包括银行风控体系和整个运营机制。通过我刚才提到的电子凭证技术,能实现把应收账款做向上游的逐级流转,应收账款能流转到上游很高层的供应商。从产业分布角度来讲,越往上游供应商一般来说是分布广、数量大的中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本身对于融资难度是非常大的,一般来说只能通过抵质押,或者成本非常高的融资方式去做融资。而通过我们的方式,利用核心企业的信用穿透,能够让上游的中小微企业利用核心企业好的信用,能得到比较合理和比较低的资金使用成本,这也是我们希望为普惠金融做出的一些贡献。
后面我简单提一下平台的创新特色,比如买方信用驱动、信用穿透、主动确权、多元化资金也包含资产证券化能力、交易溯源的能力,这是平台针对传统的应收账款融资的比较大的创新特色。
最后,我再总结一下我们的平台,我们是如何解决之前提到的三个痛点。之前提到第一个和第二个痛点,核心企业确权难以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们通过创新的电子凭证,在核心企业做应收账款数字化和标准化,从被动确权变成主动确权。另外通过区块链做的电子凭证流转,基于CFCA的电子合同和发票验真的能力,最后实现核心企业信用穿透,使得上游N级供应商通过这笔电子凭证去融资。
第三是解决数据互信难的问题,很作企业包括金融模式都借助区块链去做,但是区块链也遇到多方面的问题。第一,如何保证区块链上的数据是真实的,因为区块链本身是有不可篡改的特性,但是从联盟链的角度讲,如果共识节点全部把持到一个节点手中或者半数以上节如果把控到一个核心企业手中,实际上数据也是不太安全的。所以我们其实也是借助民生银行在区块链平台多年的实践,从2016年就开始建区块链平台部署,我们也引入了福费廷交易,也和其他企业和银行合作,其实有多方参与,多方共同维护共识节点,能保证数据确实在多方参与情况下,实际上是不可篡改的,这也是解决了数据互信难的问题,通过区块链的方式实现数字互信的能力。第二,如何保证区块链交易的性能和数据安全性,这部分我们采用了多链以及多层次加密的技术来进行保障。
另外,隐藏在业务平台背后的技术平台除了区块链平台之外,其实还有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对业务进行科技赋能,我们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技术嵌入到平台各个场景之中。比如说第一个场景,实际上解决的是现在银行端对于中小微企业的数据缺失的问题。因为现在银行做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或者是做征信,都是需要人工尽调报告或者接入一些三方的征信数据去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也存在真实性和可信度问题,所以站在银行角度,宁愿少服务一些因为缺少了解而认为风险比较高的中小微企业,而去服务信用比较好的企业。我们的平台通过基于在工商、征信、司法、舆情招投标等多个维度的数据采集,包括沉淀的交易数据,基于有监督学习的方式做了多维度的企业画像,帮助金融机构更精准的了解企业情况,扩展业务的同时降低主体风险。
第二个场景和第一个类似,其实也是解决了数据缺失的问题。对于整个产业上下游,通过交易,通过应收和应付账款体系,会有一个整体的链条甚至是整个跨行业的网络。交易链条上的每一点,包括每个企业,有自身的数据,包括交易数据和应收应付账款的数据,但是对于整体链条上整体数据和整个行业的数据来说,实际上还是缺失的。因为实际上缺少整个行业包括整个链条的数据打通,包括企业交易关系的分析,所以也是我们这边大数据平台重点做的一件事,我们基于知识图谱的技术,通过平台上交易和应收应付、以及融资的数据,把平台的各方数据做了一个整合和关联分析,从而能够得到整个行业和供应链网络的整体金融视图,可以预防行业和链条的风险,以及帮助企业调整供应链上的节点。
账龄分析是第三个场景,是面向企业端的,我们对于企业整个应收应付的账期基于行业做统计分析,用于预测和智能分析解决企业现金流风险的问题。
第四个是通过OCR技术做交易材料、合同文本和发票的智能提取,减少人工作业。同时支持非结构化数据和结构化数据的交叉验证,降低整体交易风险。
最后,谈一下平台未来的规划,包含四个阶段,其中第一期和第二期已经完成了,只是需要不停地再去完善,包括标准化自运营的平台,包括给行业化定制平台。第三期计划做ABS,以及引入财税、保险等增值服务,提升整个平台对企业服务的能力和对金融机构服务的能力。第四期其实也是最终的目标,也是希望跟各位同仁和各位专家,包括我们的一些企业去做一些合作,希望能打造一个数字化信用的体系,做数据的融合,通过数据积累和算法模型的积累,真正实现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信用体系,也最终能实现推动我们整个国家的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
今天我的演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会议合作:
崔老师
手机/微信:18210506038
邮箱:cuinaidan@fintechcn.org
会议报名:
李老师
手机/微信:13311106893
邮箱:limanman@fintechcn.org
媒体合作:
宋老师
电 话:15901001601
邮 箱: songya@fintechc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