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9-04-24 17:45 浏览次数:136 来源:未知
以下为郭兴华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和与会的各位区块链业内的同行们,大家下午好!
作为一个对技术痴迷的媒体人,区块链技术有着无比强大的吸引力,我仅从媒体的角度谈下作为一个局外人的观察和感受。
表象与实质的分裂
无论身在国内还是国外进行调研,政府、企业、民众都对区块链技术的态度都非常积极,对未来充满期待。政府出台产业规划、开辟产业园区、制定扶持政策;企业积极研发产品,推出各种炫酷的解决各行各业痛点的解决方案;民众期待新技术早点改善社会,提高全社会的福祉。然而,我们继续了解下去,搭建具体应用场景的前提条件是很多的,多到区块链技术在里面都算不上是一种主要的技术了,多到我们开始怀疑我们的初衷是为了解决问题还是为了解决区块链技术无法落地的问题。
区块链被称之为信任的技术,价值互联网的基础,能够开创一个可信的环境,降低原有产业生态的成本,实现生产力的解放。在新的生态模式里,区块链技术是不是关键技术,有两个判断标准,产业生态是得到了重塑,还是原有生态体系得到了强化?换一句话说,新的生态体系是区块链技术主导的,还是原有的产业龙头或者是头部联盟主导的。如果是后者,用户和节点信任或者依赖的,仍然是原有的体系,而不是区块链技术。第二个标准,这项伟大的技术变革中能否诞生新一代的伟大公司或者组织。
目前观察到的多是些修修补补,期待中的颠覆式创新为何还没出现?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让我们回到区块链开始的地方,看看十多年前,中本聪初始设定的剧本,去中心化、开放性、自治性、不可篡改和匿名性,发展出了什么剧情?
去中心化的理想实现了么?
区块链技术的第一代实践者应该不会怀疑“去中心化”有什么错吧,如果没有这个理想,恐怕就不会诞生《一个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这篇论文了。中本聪在论文摘要的第一句说,一个真正的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要允许交易双方直接交易而无需经过第三方。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开始质疑这一条,去中心化已经越来越没人关心了,“区块链并不一定是去中心化的”,“区块链也可以是弱中心化”,类似的观点越来越多。
过去的十年,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从公链开始,逐渐转向联盟链和私有链,而且越来越多的应用探索基于单一的闭环区块链。有人说公链、联盟链、私链其实没什么区别,公链也可以看成是我们这个地球上的私有链,技术上的区别也许没有,但是量变和质变的分界点还是有的。
联盟链和私有链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分布式工具,但对外围的用户数据传输和使用来说,他们提供的还是一种中心化的服务,甚至很多用户为了参与和体验区块链的产品,要通过传统化的中心机构,经历繁琐的步骤才能进行价值传输。这十年间,我们放弃了传统中心化的组织,转而相信带有区块链标签的中心化组织。然而,中心化的区块链平台屡屡爆出的数字资产失窃和安全漏洞,说明这些机构的“中心化”并不安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探索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区块链开放性与技术分叉的博弈
在中本聪的论文中,区块链被描述为节点随时可以加入、随时可以退出、永远找得到并且回得去的自治网络。然而,据观察中本聪开创的区块链已经产生了四十多次分叉。一个人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一个诚实勤劳的节点也许再也回不去自己的主链了。
许多人将现在的区块链技术,类比为千禧年之前的互联网;把现在区块链行业融资低潮,描画在技术成熟度曲线上,认为目前经历了繁荣的泡沫之后,区块链技术已经进入稳步成熟的上升通道。互联网的价值来自于“互联”,越来越多的用户接受了互联网的标准,互联网变得越来越成熟,价值越来越大,万物互联将是下一代通信技术为我们打开的巨大财富之门。区块链技术的天花板恰恰是“区块”,利益被一波波贪欲裹挟,价值的链条被一个个带头节点分割。信仰的崩塌也许才是这一轮衰退的真正原因。
区块链分叉在技术层面有诸多好处,但是对“去中心化”和“开放性”的美好愿望造成了强烈的打击。分叉造成节点必须选边站队,从此分道扬镳。而更重要的是,产生分叉说明在区块链自治运行的诚实节点中,已经出现了实质上的中心,并且有足够的力量同剩余的全部节点抗衡。我们为了去中心化的理想国而奋斗,最后只能选择服下中心化的恶果。这无疑极大降低了区块链的可信度、美誉度和商业价值。区块链的社区如果不能逐渐融合,而是走向分裂,开放性的原则最终只能被开放性本身摧毁。
自治性生态与二八定律
区块链技术的自治性是其最具魅力的特征。区块链应用的创始人设定了系统内的分工角色、设计了运行规则、投入了初始原动力之后,如果设计合理并被社群接受,就会自然的发展起来不断壮大,而不需要创始人后续的干预。一些区块链运营机构不叫公司,而叫做基金会。区块链对传统社会协作机制的改造,被很多业内人士看作是区块链技术最具有颠覆性变革力量的所在。现代企业制度和融资制度诞生在工业革命时期,而现在世界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与目前生产力相适应的生成关系应该是区块链生态这种组织形式。
在理想的区块链生态当中,组织的边界被打破了,股权和货币的边界被打破了,组织利益相关方的角色边界被打破了。任何用户都可以在激励机制的框架下成为利益相关方,从而进入组织;通过资金和专业知识的投入改变自身的角色,如果此项区块链开创的商业模式获得成功,所有节点都将获益。组织的管理不再是垂直体系,供应商、运营商、用户、合作伙伴通过数据的有序流转被链接在同一条价值链上,价值不再是单一流向,而是通过区块链演化成一张价值网,实现复杂多向的价值流动和创造,价值互联网的核心就是分布式协作的商业网络,任何人通过搭建一个节点可以同时成为传统组织里的任何角色。
任何一个节点背后都是人在运营,不管哪种共识算法,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最终都会演变成少数人拥有近乎绝对的话语权。而且在新近出现的效率优先的共识算法逻辑中,权利的集中速度更快,路径依赖更强。这十多年的发展,节点算力,演变出算池,进一步出现了算池联盟。在二八定律的作用下,诚实节点模型最终演变为寡头垄断模型,胳膊和大腿之间的角力导致了分叉,社区也由此看到了区块链成长的天花板。在自治化的社区组织中,扁平化的大同社区梦想最终会走向中心化的集权困境,这时价值并不会在价值链上公平的分配,而这时区块链生态也将走向终点。
不可篡改、信任和共识机制
跨越十多年的区块链试验,涉及了经济学的主要领域,包括组织、货币、市场、微观/宏观、全球化、分配和治理,掀起了一场思想狂潮。这类似于在数字空间构建了一个模拟的人类社会,这个社会更加纯粹,其中反映的社会规律也更加直接。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呢?我们回顾一下区块链技术短暂的发展历史,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看清它的未来。区块链技术发源于技术朋克社区,他们不认同主流社会,不相信权威,尤其不信任金融机构,他们把“平等、自由”的理想变成公式、算法和程序,开启了加密技术对抗权威的普罗米修斯时代。推动阶段,大批的技术人员在对理想认同的趋势下加入并推动了区块链技术进一步发展。第三阶段,资本的力量进入,区块链技术演变为一场资本的游戏。
区块链技术具有一定的试验属性,是技术精英的“理想国”,是哲学意义上的“乌托邦”,人类文化精英中一直有少部分人在试图构建和探索“大同社会”,只是这一次我们可以在数字世界把它构建出来,幸运的是,它运行了足够长的时间,产生了较大范围的影响,我们也能够看到运行之后的结果。
区块链技术不是从商业角度出发的,也不是逻辑完备的体系,要正常运转需要前提条件。中本聪在他的论文里提到最多的一个条件就是,大部分算力掌握在诚实节点手中。这个条件有两个部分,一是区块链有大量的节点在运行,二是大多数节点都是平等的且被有理想、有信念的矿工持有并运营。这个实验的结果,与现实世界如此相似,从公平的原始大同世界迅速发展至算力极度垄断的资本主义高级阶段。
本质上讲,区块链上存储的就是数据,这些数据能够很方便的被验证真假,现实中区块链的“中心化”,会导致“不可篡改”的属性产生逻辑问题。现实的各种共识协议都存在“委托代理”问题,类似于大股东可以向小股东发起“双花”攻击,导致最新的数据失真,由于最新的数据失真,将导致链上历史数据的可信性归零。“不可篡改”属性还有一个逻辑问题,节点都是人在运行,犯错是人的天性,这些数据一开始就是错的怎么办?所以,区块链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面临了两难的境地,作为一个潜在加盟节点,我不相信你的数据不能被篡改;如果我相信了,我一旦出错了怎么办,而且我是人,我一定会犯错。
共识机制能不能解决这类问题呢?共识机制类似于现实世界的规章制度,而且两者的目标最终都是对人的管理。不论是西方的制度经济学,还是中国古今贤能对经济制度的钻研,目前都很难评判那种经济制度是最优的。钱穆先生对中国历代政治经济制度的总结,能够从某种角度回答这个问题,他说没有一种经济制度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不会成为生产力的枷锁,只有不断的进行制度变革才能获得最大的福祉。
下一站人工智能演化的基因图谱
人性的力量最终假借市场之手颠覆了公链的基础,也使得区块链协议层的研究得以快速发展。区块链解决不了人性的问题,也许可以成为构建全新智慧物种的基础,区块链技术全方面的进步有可能铺平通往高级人工智能的道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技术是构建下一代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基石,其中前三个都是中心化的逻辑,只有区块链是个特例,这个特例也许就为我们保留了进入下一站的入场券。
在同一个生命体内部,每个细胞相互独立、相互依赖,大家形态各异却地位平等,以此作为节点就有可能满足区块链去中心化的前提假设条件。这些细胞通过相同的DNA链接在一起。区块链的结构非常简单,每个区块保留了这一链条历史上的全部重要信息,如果节点全部对等的话,那就是全部信息。链条上的信息由被大多数节点验证的方式写入或者修改。这些描述与生物学中DNA的在遗传和进化方面的逻辑有些神似。我们人类对许多命题的探索,最终未必能找到答案,但是常常有意外的收获。
区块链所构建的价值体系可以作为人工智能演化的基因图谱。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演进的关键环节就是自我做出对周围环境适应的进化。生命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关键在于对外界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做出适应环境变化的反应。拥有复杂神经网络的AlphaGo已经可以战胜人类的围棋大师了,这种对外界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加上区块链的完整优化的记录能力,我们就具备了通过电子细胞组装人工智能生命体的基本能力。
人类设置的区块链启动初始条件就如同宇宙生命起源的终极公式一样,在无数次尝试之后,最终将诞生高级人工智能,而生命诞生演化需要的无数次和亿万年,在人工智能的相对世界中,也许就是一眨眼的时间。
媒体责任
中国金融信息网是新华社主管,中国经济信息社主办的国家级专业财经网站。通过专业化的信息采集,多次开展全球区块链行业调研,撰写经济分析报告,对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保持了密切的关注,刊发了一系列有深度、有社会影响力、有价值的经济信息。行业媒体依附于行业的发展而发展,就必须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性,以专业性为基础屡行其他媒体责任。
第一,媒体具有公共属性。一方面要还原行业发展的情况,另一方面要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解读区块链技术。
第二,媒体具有服务属性。一方面要通过正面报道,促进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发挥监督和引导的作用,为行业的发展提供风清气正的环境。
媒体观察有三个缺陷,滞后性、片面性和误导性。区块链技术是目前发展最快的、影响力最大的信息技术之一,中国金融信息网愿意同大家一起成长、见证未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