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9-05-13 15:15 浏览次数:69 来源:未知
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9年第4期
互联网和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各个行业的商业模式变革,甚至是格局的重构。各家银行积极探索开放式转型之路,开放银行成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一种新范式,融入生态、赋能生态,为用户提供无感、无缝、无界的全新金融服务体验,为商业银行突破经营模式的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开放银行(Open Banking)的模式是银行通过与第三方开发者、金融科技公司、供应商等其他合作伙伴共享数据、算法、交易及流程,重构商业生态系统,运用这种新的商业模式为商业银行提供新的价值增长点,提升核心竞争力。简而言之,开放银行的核心理念就是把银行的金融服务植入到B、C、G端,将金融服务与教育、医疗、旅游、城市管理等行业的非金融服务进行跨界整合,无感融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场景,为用户提供无处不在、无微不至的综合服务解决方案。对B、C、G端用户而言,开放银行服务具有场景化、端到端、便捷高效的特点。
开放银行源于2015年前后英国和欧洲的相关监管指令,要求各银行通过API开放客户的账户、支付等服务和数据。具有创新意识的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率先完成了API平台的建设及商业化运营,成为开放银行的典范。中国开放银行的兴起,一方面是基于银行业多年信息化建设积累的基础技术能力,另一方面是在互联网金融推动下,面对客户需求升级,银行的服务方式需要主动向线上化、场景化转型。2018年被业内认为是中国开放银行的元年,2018年7月,浦发银行在业内率先发布“API Bank”无界开放银行,标志着国内关于“开放银行”构想的首个落地,国内开放银行建设的浪潮涌现。
开放银行具有三大新特点
我们认为,开放银行的核心经营模式可分产品层、API层及生态层三个层次。最下面的产品层是银行提供的传统金融产品和服务,具有高度数字化、可灵活配置等特点,是开放银行的基础。中间的API层是开放银行的超级连接器和能力平台,使银行与生态合作伙伴、客户快速连接,并为连接各类场景、创新服务和产品提供手段,按需输出银行的服务和产品,乃至数据和算法,实现服务触点的无限延伸。最上层的生态层是开放银行的商业生态场景平台,依托自身业务和技术实力,银行联合商业生态伙伴,构建生态圈,基于客户的生活、经营场景及需求,提供新型跨界组合服务,实现商业价值,扩展成长空间。当银行从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向开放银行模式转变时,必须要面对三个新特点:
首先是用户开放。开放银行所面对的客群不局限在银行自身的客户,而是扩展为无界的用户。不论是否在本银行开设账户,都可以通过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平台获取银行的服务。银行从服务客户拓展为服务社会广大用户。
其次是服务开放。开放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再局限于银行封闭的业务范围,而是包括了其他金融机构的服务,甚至是与生态圈合作伙伴共同创造的泛金融服务、非金融服务。比如,浦发银行探索和京东、爱奇艺、滴滴等平台对接,实现在线开户权益直充功能,客户在生活场景中可开立银行账户并即时享受平台权益。浦发还探索率先推出个人贷款小程序,除了在线贷款申请、直销银行开户等金融功能,还包括一键房产估值等非金融功能,意在为客户提供随时在线的一站式服务。
最后是模式开放。有别于传统银行专注于依靠自己能力完成产品的设计、研发和销售,开放银行的经营模式强调生态化理念。银行经营从单打独斗转变为生态合作,秉承开放共享、共建共赢理念,与合作伙伴共同创新业务模式和服务。因此,在场景构建中,银行更多地是要协调、组织企业外部的各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跨界融合,经营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开放银行为转型发展、普惠民生提供新机遇
拓展转型发展新空间。开放银行可以帮助银行突破自身资源的瓶颈,实现高质量经营和发展。通过API开放嵌入场景,有助于实现跨界融合,拓展触客、获客及转化渠道,创新业务增长方式。整合客户活动上下游的信息流,提升客户经营能力,更精准地把握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营销和服务、综合化解决方案,避免供需错配。解决传统金融服务流程中信息不对称、虚假伪冒信息等问题,提高反欺诈和风控能力。
实现以客户为中心。开放银行模式下,银行与客户的关系更加紧密。银行通过融入场景,精准把握客户的属性和真实需求;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智能感知技术等,更主动、敏捷地响应客户场景变化和个性需求;解析与重构传统银行服务流程和方式,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直达的服务。因此,开放银行为客户提供的是实时、个性、组合型服务,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全新服务体验。
践行普惠金融服务。银行要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践行普惠金融,开放银行平台是有力的助推器。在开放银行模式下,银行摆脱了传统网点和渠道的束缚,服务触点和能力实现无界延伸。借助大流量互联网平台,银行输出账户、理财等服务,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增强金融惠民便民能力。不仅解决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还能更好满足广大长尾客户对金融服务的诉求。同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最好的方法就是为实体企业赋能。例如,通过开放科技能力,可以根据中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提供IT解决方案,提升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助力业务发展。此外,银行通过大数据分析支撑信贷决策,改变银行传统信贷经营管理模式,有助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运用新理念、新模式稳健推进开放银行建设
开放的用户、开放的服务与开放的业务模式,给传统银行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面对开放的业务经营格局和生态版图,银行需要从战略层面到执行层面进行统筹布局,自上而下推动自身经营理念、业务模式变革。构建生态化的理念、场景化的思维、数字化的能力,创造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
转变理念,主动拥抱开放。首先,制定战略,明确实施策略。开放银行建设是战略层的决策而不是战术方法问题,需要长期坚持、循序推进,不会一蹴而就。因此需要通过顶层设计,明晰战略目标、实施策略和推进路径,为开放银行建设提供战略指导。以浦发银行为例,2018年初行内确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科技引领,打造一流数字生态银行”的新五年战略目标,进行了整体性布局,建设开放式银行、构建生态圈已经成为全行共识。在2018年7月浦发银行推出API Bank无界开放银行后,持续加强商业生态的建设,特别是在零售业务的场景拓展和运营管理上重点突破,今年2月刚刚发布了零售经营新体系。
其次,开放思维,塑造生态经营模式。开放银行要求我们运用盒外思考方式,主动拥抱生态,重构银行与合作伙伴关系,集合生态资源优势,创新业务增长点。银行要与合作伙伴、甚至曾经的竞争对手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开放共享、共建共赢,打造业务场景共享、技术创新研究、解决方案对接的生态平台,聚合资源,重构价值链。
场景切入,构建新型业态。首先,无界融合,创造场景。摒弃以产品为中心的传统理念,开放银行以客户的生产生活场景为出发点,让金融服务嵌入到场景中,让客户可以在场景中“无感”地享受银行的服务。客户不论是旅游、餐饮、教育、购房,或是办理理财投资、大宗设备租赁、进出口海关申报等业务,银行服务已经与各行业合作伙伴的服务无界整合,提供“N+金融”的场景化综合解决方案。
其次,延展触点,拓展场景。前移服务触点,有效把握客户潜在需求和关键业务时刻,向客户提供有价值的金融和非金融服务,实现高效触客和转化。在服务交付客户后,持续跟踪和分析客户的反馈信息,运用社交媒体互动、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做好持续的客户经营,并拓展周边客群,开展交叉销售。
再次,场景拼接,形成闭环。以平台化的思维拓展各类场景半径,互相联动,打造场景集合和闭环。在C端,关注与客户生活购物消费、餐饮娱乐相关的高频场景,深耕商务、旅游、出国留学等高价值场景。在B端,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输出银行专业的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提供市场预测、风险评估、数据分析等新型服务,为中小微企业赋能。在G端,结合社会服务的痛点问题,提供金融与社保、税务、医疗、社区等融合服务,让金融服务更普惠民生。
最后,API开放,连接无限。充分发挥API作为开放银行的中间层、连接器的作用,通过API Bank的广连接,延伸服务触点,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随时随地的服务,或者与合作伙伴整合服务功能,丰富生态场景,提供端到端综合服务解决方案。
数据驱动,提升数字化能力。如今,社会正从数字化向未来智能化方向发展。银行要懂客户,能够实时感知客户的潜在需求,针对客户所在的特定场景,提供个性化、精准的、情感共鸣的服务,靠的就是对数据的实时获取和分析运用。因此,数据从业务的副产品转变为驱动业务和决策的关键生产要素,成为开放银行的核心。
首先,构建智能数据中枢。从生态圈、渠道、物联网等触点捕获的丰富数据,需要进行实时处理分析,洞察客户情境和潜在需求,并基于智能算法,驱动后台金融服务、外部生态服务、各类客户交互渠道,组合成客户所需要的服务。因此,需要构建智能化数据中枢,实现对客户特定场景需求主动、实时的“感知-分析-响应-反馈”。
其次,提升数据运营能力。开放银行不仅要通过组件化、线上化将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进行输出,更需要用数据驱动经营管理模式的全面再造。要从技术、文化、治理等各层面提升数据经营能力,以业务数字化经营为导向,形成业务数据闭环运营机制,加速推进规模化、体系化数据动能释放。同时需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旅程为主线,打破部门之间的竖井,基于数据洞察,解构并重构客户服务流程,推进传统银行的客户获取、营销服务、风险管理等业务模式变革。
加强风控,稳健审慎经营。开放银行在有效提升银行金融服务能力的同时,也使得风险管控链条更长,风险洼地的效应更加明显,风险形势出现了新特点、新变化。开放银行作为新事物,要行稳至远,必须同步做好风险控制。
首先,建立业务风险评估管理机制。全面梳理合作方的权利和义务,评估合作链条中的业务风险,包括利益相关方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根据不同业务合作类型,建立配套的身份认证、信用评估、业务授权机制,明确法律权责、履约担保等保护措施,关注跨境服务的监管政策约束。
其次,建立API运营安全体系。根据交易属性、涉敏信息等因素,进行“可信场景安全评级”,明确不同等级参与方在系统、应用、数据等方面的安全要求。同时,建设API Bank内控管理体系,规范平台管理者、运营者,以及API所有者、开发者、推广者、使用者六大角色管理,有效管控经营风险。
最后,构建立体式安全防御能力。网络安全基础有多坚实,决定了开放银行的发展之路能走多远。因此,要构建具有实时感知、多重防护、朔源反制能力的立体式安全防御体系。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时感知外部威胁和内部风险,建立覆盖自网络到业务的多层次主动防御体系,具备快速响应安全事件、追踪溯源、及时遏制的能力。
来源: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9年第4期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或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请作者与后台联系